植保知识 / TECHNOLOGY
常见问题
植保知识
产品使用方法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海尔时代大厦17A
邮箱:haixun2008@163.com
服务热线:0531-88904638

植保知识 您的位置:首页 > 农技服务 > 植保知识 >

农药基础知识 (一)

发布时间:2015-11-05 14:00:47    浏览次数:0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1.1农药的发展史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 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1848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自公元900年,中国使用雄黄(三硫化二砷)防治园艺害虫以来,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了一批人工制造的无机农药。
    而开发最早的无机农药当数1851年法国M.Grison 用等量的石灰与硫磺加水共煮制取的石硫合剂雏型——Grison 水。到1882年,法国的P.M.A.Millardet 在波尔多地区发现硫酸铜与石灰水混合也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由此出现了波尔多液,并从1885年起作为保护性杀菌剂而广泛应用。目前,无机农药中的波尔多液及石硫合剂仍在广泛应用。
    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发展,首先从有机有机氯开始,在40年代初出现了滴滴涕、六六六。二次大战后,出现了有机磷类杀虫剂。50年代又发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这时期的杀虫剂用药量为0.75~3㎏/h(千克/公顷),而上述的三大类农药成了当时杀虫剂的三大支柱。
    在当代,由于高残留农药的环境污染和残留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从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陆续禁用滴滴、六六六等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和有机汞农药,并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以进一步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如世界用量和产量最大的美国,与1970年建立了环境保护法,其把农药登记审批工作由农业部划归为环保局管理,并把慢性毒性及对环境影响列于考察的首位。鉴此,不少农药公司将农药开发的目标指向高效、低毒的方向,并十分重视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努力,开发了一系列高效、低毒、选择性好的农药新品种。
    在杀虫剂方面,仿生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沙蚕毒类的农药被开发和应用,尤其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开发,被认为是杀虫剂农药的一个新的突破。另外,在这段时间内还开发了不少包括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有人把此类杀虫剂的开发称之为“第三代杀虫剂”。其包括噻嗪酮、灭幻脲、杀虫隆、伏虫隆、抑食肼、定虫隆、烯虫酯等产品。最近,又出现了称为“第四代杀虫剂”的昆虫行为调节剂。其包括信息素、拒食剂等。
    在杀菌方面,抑制麦角菑醇生物合成药剂的开发是此时期的特点,尤其在8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杀菌剂产品主要有吗啉类、哌嗪类、咪唑类、三唑类、吡唑类和嘧啶类等,它们均为含氯杂环化合物,主要品种有十三吗啉、嗪胺灵、丁塞特、甲嘧醇、抑霉唑、咪鲜安及三唑酮等。它们均能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引起的作物病害。由于它们能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故兼具保护和治疗的作用。它们的药效比前期的药剂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其中尤以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更为重要。
    同时,在此阶段,具有杀菌活性的农用抗生素的开发也十分引人注目。其具有高效、高选择性、易降解等特点,故发展十分迅速。主要产品有多氧霉素、有效霉素等。
    除草剂的发展是各大类农药中最为突出的。这是由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了它们的发展,使之雄踞各类农药之首,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草害问题。这些除草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强、持效适中及易降解等特点。尤其是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开发,可谓是除草剂领域的一大革命。它们通过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而挥发作用,用量为2~50g/ha 。较之前期的有机除草剂,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它们对多种一年或多年生杂草有效,对人畜安全,芽前、芽后处理均可。此时期主要除草剂品种有绿磺隆、甲磺隆、阔叶净、禾草灵、吡氟乙草灵、丁硫咪唑酮、灭草喹、草甘膦等。同时在此阶段也出现了除草抗生素——双丙氨膦。
 
1.2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合成农药的研究从1930年开始,1930年在浙江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这是最早的农药研究机构。到1935年,中国开始使用农药防治棉花、蔬菜蚜虫,主要是植物性农药,如烟碱(3%烟碱)、鱼藤酮(鱼藤根),现在也用。1943年在四川重庆市江北建立了中国首家农药厂,主要生产含砷无机物——硫化砷和植物性农药。1946年开始小规模生产滴滴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药工业才得以发展。1950年中国能够生产六六六,并于1951年首次使用飞机喷洒DDT灭蚊,喷洒六六六治蝗。1957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厂——天津农药厂,开始了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甲拌磷、敌百虫的生产。在60-70年代主要发展有机氯、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的杀虫剂品种。
    在70年代,我国农药产量已经能够初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年年成灾的蝗虫、粘虫、螟虫等害虫得以有效控制。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正因为农药的开发,对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及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大面积流行的传染病才得以控制。70年代后期我国生产的农药满足国内需求后,1983年停止了高残留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DDT的生产,虽然现在南极的企鹅体内都有DDT、六六六的残留,但在解放初期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农药剂型。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1.1农药的发展史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 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1848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自公元900年,中国使用雄黄(三硫化二砷)防治园艺害虫以来,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了一批人工制造的无机农药。
    而开发最早的无机农药当数1851年法国M.Grison 用等量的石灰与硫磺加水共煮制取的石硫合剂雏型——Grison 水。到1882年,法国的P.M.A.Millardet 在波尔多地区发现硫酸铜与石灰水混合也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由此出现了波尔多液,并从1885年起作为保护性杀菌剂而广泛应用。目前,无机农药中的波尔多液及石硫合剂仍在广泛应用。
    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发展,首先从有机有机氯开始,在40年代初出现了滴滴涕、六六六。二次大战后,出现了有机磷类杀虫剂。50年代又发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这时期的杀虫剂用药量为0.75~3㎏/h(千克/公顷),而上述的三大类农药成了当时杀虫剂的三大支柱。
    在当代,由于高残留农药的环境污染和残留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从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陆续禁用滴滴、六六六等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和有机汞农药,并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以进一步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如世界用量和产量最大的美国,与1970年建立了环境保护法,其把农药登记审批工作由农业部划归为环保局管理,并把慢性毒性及对环境影响列于考察的首位。鉴此,不少农药公司将农药开发的目标指向高效、低毒的方向,并十分重视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努力,开发了一系列高效、低毒、选择性好的农药新品种。
    在杀虫剂方面,仿生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沙蚕毒类的农药被开发和应用,尤其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开发,被认为是杀虫剂农药的一个新的突破。另外,在这段时间内还开发了不少包括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有人把此类杀虫剂的开发称之为“第三代杀虫剂”。其包括噻嗪酮、灭幻脲、杀虫隆、伏虫隆、抑食肼、定虫隆、烯虫酯等产品。最近,又出现了称为“第四代杀虫剂”的昆虫行为调节剂。其包括信息素、拒食剂等。
    在杀菌方面,抑制麦角菑醇生物合成药剂的开发是此时期的特点,尤其在8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杀菌剂产品主要有吗啉类、哌嗪类、咪唑类、三唑类、吡唑类和嘧啶类等,它们均为含氯杂环化合物,主要品种有十三吗啉、嗪胺灵、丁塞特、甲嘧醇、抑霉唑、咪鲜安及三唑酮等。它们均能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引起的作物病害。由于它们能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故兼具保护和治疗的作用。它们的药效比前期的药剂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其中尤以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更为重要。
    同时,在此阶段,具有杀菌活性的农用抗生素的开发也十分引人注目。其具有高效、高选择性、易降解等特点,故发展十分迅速。主要产品有多氧霉素、有效霉素等。
    除草剂的发展是各大类农药中最为突出的。这是由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了它们的发展,使之雄踞各类农药之首,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草害问题。这些除草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强、持效适中及易降解等特点。尤其是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开发,可谓是除草剂领域的一大革命。它们通过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而挥发作用,用量为2~50g/ha 。较之前期的有机除草剂,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它们对多种一年或多年生杂草有效,对人畜安全,芽前、芽后处理均可。此时期主要除草剂品种有绿磺隆、甲磺隆、阔叶净、禾草灵、吡氟乙草灵、丁硫咪唑酮、灭草喹、草甘膦等。同时在此阶段也出现了除草抗生素——双丙氨膦。
 
1.2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合成农药的研究从1930年开始,1930年在浙江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这是最早的农药研究机构。到1935年,中国开始使用农药防治棉花、蔬菜蚜虫,主要是植物性农药,如烟碱(3%烟碱)、鱼藤酮(鱼藤根),现在也用。1943年在四川重庆市江北建立了中国首家农药厂,主要生产含砷无机物——硫化砷和植物性农药。1946年开始小规模生产滴滴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药工业才得以发展。1950年中国能够生产六六六,并于1951年首次使用飞机喷洒DDT灭蚊,喷洒六六六治蝗。 1957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厂——天津农药厂,开始了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甲拌磷、敌百虫的生产。在60-70年代主要发展有机氯、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的杀虫剂品种。
    在70年代,我国农药产量已经能够初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年年成灾的蝗虫、粘虫、螟虫等害虫得以有效控制。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正因为农药的开发,对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及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大面积流行的传染病才得以控制。70年代后期我国生产的农药满足国内需求后,1983年停止了高残留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DDT的生产,虽然现在南极的企鹅体内都有DDT、六六六的残留,但在解放初期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